我们本期的《心灵花园》邀请到了临床医学、应用心理学双学士学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彭岸舒与我们分享“‘家庭治疗’是什么?”
家庭治疗是什么
家庭治疗是以家庭为对象实施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其目标是协助家庭消除异常、病态情况,以执行健康的家庭功能。
家庭治疗的特点:不着重于家庭成员个人的内在心理构造与状态的分析,而将焦点放在家庭成员的互动与关系上;从家庭系统角度去解释个人的行为与问题;个人的改变有赖于家庭整体的改变。
家庭治疗是怎样产生的
家庭治疗的发展起源我们可以追溯到20世界50-60年代正是二战后的十年。战后家庭的突然团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社会的、人际的、文化的、环境的,从而促使人们向心理健康专家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此之前,专家们习惯于处理个体的问题。在当时,人们希望这些专业人员能够有效的处理家庭中的大批问题。当时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家庭成员经受伴随晚婚、草率结婚而来的压力,婴儿潮本身也带来了压力,两性道德观念的改变及离婚接受性的增加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自由和冲突。
新工作的转变,新的受教育机会,正在改变的男女角色,工作和家庭问题、房屋贷款等新问题不断的在调整紧张的家庭神经。
战后的心理干预比战前更能被接受,有更多背景的从业者进入到心理干预的行业,如临床心理专家,社会工作者,婚姻顾问,牧师等。在此背景下,心理治疗将其处理问题的范围扩展到婚姻不和谐、分居、离婚、行为不良以及各种不需要住院治疗的情感困扰。
它有哪些具体的基本概念
1. 人际交往环境。
家庭治疗的基本前提是人是其所在环境的产物。个人与其家庭成员间的互相交往很大程度上影响他的行为。治疗师试图通过每周与来访者谈50分钟来对其进行治疗。这50分钟的影响力会少于他们在这周剩余的167小时中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力。所以,通常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会见他们和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
2. 互补性。
任何人际关系中,一个人的行为都与其他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的。人的行动,大多数是互动的一半。如果一个人改变了,关系就改变了——另一个人自然会受到影响。家庭治疗师一旦听到一个人抱怨另一个人时就要考虑到互补性。例如,丈夫经常抱怨妻子唠叨。一个人被认为唠叨,可能意味着长时间没有人倾听她所关心的事情。互补性意味着互相影响。适当互补能使夫妇划分工作和相互支持。僵硬的互补限制个人充分发挥潜力,使关系僵化。
3. 循环的因果关系。
行动通过一系列递推的回路或不断重复的循环而相互联系。这个理论认为,不要与家庭一起毫无结果地分析、搜寻到底是谁引发了什么事情,问题是由一系列正在进行的行动与反馈维系的。谁引发的,是无关紧要的。
4. 家庭结构。
是指家庭中能够影响家庭成员相互交往的功能性结构。家庭由亚系统组成,亚系统可以按辈分、行为、共同兴趣以及功能划分,并由人际交往界线分割开。界线保护家庭及其亚系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例如,不许在晚饭时间打电话的规则就是一个界线,它保护家庭不受干扰。没有受到界线充分保护的亚系统会限制人际交往技能的发展。如果孩子被允许可能随便打断父母的谈话,辈分间的界线就被侵袭,夫妻关系就被父母角色所破坏。如果父母总介入孩子间的争执,孩子就无法学会如何打赢自己的战役。僵硬的界线可以培养自主,不利的一面是缺乏温暖与感情。缠结的家长为孩子提供亲密感,但过分亲密会削弱主动性。
5. 家庭生命周期。
是指家庭生活的不同阶段,从与自己父母分离到结婚、生子、年龄越来越大、退休、直至最终死亡。
包括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相爱之人通过婚姻联结形成家庭、第一个小孩的到来、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孩子离家独立生活、生命后期的家庭生活。
生命周期就想一个校准的时钟,到点时家庭的内在功能和发展任务就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容易出现问题。比如离开家的单身青年人,要从经济和情感上与原生家庭有较好的分化,需要建立亲密的同伴关系,逐渐成为一个可以独立生活的成熟的人。
这时需要原生家庭和青年人都要能够做出一些调整,家庭能够给孩子一个适度空间,对孩子在家庭以外的发展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
除此之外
彭老师还在节目中与我们分享了家庭治疗它的对象是谁?以谁为主?日常要怎样维护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环境?……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欢迎点击文中音频收听完整节目~